湖北省农科院: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省科技厅会同省委宣传部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2023年“创响荆楚•农业科技”媒体交流会。会上,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梅书棋介绍,湖北省农科院是省政府直属、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院设有10个研究所(中心),打造了种质资源利用、优质稻育种、蔬菜育种、植物保护、生物农药研制、动物疫病防控等一批达到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培植了高山蔬菜、甘薯、茶叶、蚕桑、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方阵。
一、聚焦种源种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十四五”以来,省农科院聚焦主职主业,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较好进展。一是承担一批重大项目,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首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2年省属单位仅2家获批,省农科院是其一)。首次牵头省市科技重大专项,7个创新团队进入国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领域。2022年国家基金项目获批数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排名第五。二是攻克种源“卡脖子”问题,种业“芯片”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自主选育的“虾稻1号”为我省首个虾稻共作专用优质水稻品种,被评为2019年省十大科技新闻。“秧荪1号”历时15年培育成功,为我省首个再生稻专用品种。杂交稻粳两优202/181在非洲布隆迪共和国通过审定,是我国首个通过国外审定的粳型杂交稻品种。“硒都黑猪”是国内首个完全利用自有资源培育的优质猪新品种,填补了我省无生猪国审品种的空白。“农湖2号”蛋鸭通过国审,是首个自主培育的适宜现代化设施笼养的高产蛋鸭新品种。三是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省农科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目前全院拥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80余个,其中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观测站、试验基地等各类平台实现了“大满贯”,数量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拥有7个省重、29个工程研究中心和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初步构建了链式创新平台体系。去年底,投资1.1亿元的省种质资源库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保存总量最多、品种最全、体系最完整、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种子方舟”,为开展种业攻关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引培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省农科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构建“1+3+9”人才发展体系,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创新。一是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出台《省农科院人才引进实施细则》,科研启动经费最高500万元。实施“博士倍增计划”,2019年以来博士数量已翻番。二是多管齐下培养人才,打造人才成长“孵化器”。实施院士后备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特聘研究员、出国访学、在职学历提升、新进博士培养、博士后引才、联合培养研究生等9个人才培养计划,年均自筹投入人才培养经费超过3000万元。三是科学分类评价人才,立好人才评价“新标尺”。持续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制定《分类推进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分类制定省农科院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省农科院被纳入全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四是充分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内动力”。发挥人才服务基层作用,先后选派科技副县长(20人)、驻村扶贫工作队(25人)、“青年博士服务团”(49人)、“科技副总”(83人)、援疆援藏人才(6人)、“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110人次)到企业纾困解难。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先后授予7人院首席科学家、7人学科领军人才、17人研究领域拔尖人才称号。积极推荐优秀人才申报院外各类人才荣誉称号,近5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荣誉称号30余人次;去年通过省政府部门推荐“神农英才”称号获得者全省共4人,其中省农科院占3人。
三、围绕“三农”发展大局,务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省农科院围绕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和“强县工程”建设,以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为抓手,开展农业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集成示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省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及乡村全面振兴。一是优机制强平台,激发成果转化“新动能”。明确成果转化净收入最高8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重要贡献人员,设立科技服务奖、成果转化贡献奖,成立了两个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近3年,全院成果转化合同金额3.7亿元,到账金额2亿元。“死亡谷芽孢杆菌”系列成果以5000万转让给远大生科公司,转让价格创我国生物农药领域历史最高。二是选人才下基层,强化科技服务“新成效”。开展科技“闹春耕”“科技抗灾救灾”等活动,组织全省近2000名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0余项,开展科技服务10万人次,年服务面积5300万亩。通过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乡村振兴工作队等活动,“沉浸式”“蹲点式”服务近500家企业,解决一批技术问题。三是共建农业现代化先行县,打造成果转化“新高地”。聚焦枝江水稻、蔬菜、肉牛、柑橘、砂梨等5大产业,组建跨单位、跨学科的10个专家服务队,实施“揭榜制”项目,促进了院科技成果在枝江集成示范,助力枝江被列入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仅24个)。四是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构建成果集成示范“新载体”。根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建设“三高地、两基地”要求,省农科院重点打造“三个一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多单位、多团队、多成果集成示范,提升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同时,省农科院与29个县(市)共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打造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农户”的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模式,推动了成果的中试熟化。五是深化院地院企合作,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2021年以来,省农科院探索建立“1+N”院地院企科技合作模式,推进了与46个县(市、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科技支撑强县工程建设。
来源:新浪
作者:新浪网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