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 号房”看匿名技术:保护隐私还是保护罪恶?
最近,韩国“N 号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种种恶行让人深感愤怒。
在这一事件中,N 号房的运营者“博士”,仅接受比特币、门罗币等加密货币进行支付。据韩国媒体报道,“博士”共拥有 513 个加密货币钱包,在 Telegram 中用于收取费用的、已查证的个人加密货币钱包中的加密货币金额高达 32 亿韩元。
“博士“采用 Telegram 和加密货币的目的不言而喻,因为它们都有良好的匿名性。Telegram 这个端到端加密软件,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关于其发布内容的审查;另一方面,对于收费部分,“博士”选择加密货币,希望利用加密货币的良好的匿名性以躲避政府从资金端查到他。但也是因为其对加密货币并不了解,选择了比特币作为支付媒介,也正是这一决定让警方回溯交易历史,最终追查到“博士”的真实身份等信息并成功将其抓获。
很多人都对加密货币的隐私保护有所了解,也有相关暗网采用加密货币交易,防止隐私泄漏的报道。但市场上大部分加密货币拥有的只是“弱匿名性”,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这也是为什么“博士”采用了比特币还能被查出身份信息的原因。
比特币的匿名性是非常弱的,用户进行比特币转账,可以随意生成比特币地址,用于收发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地址并不需要像传统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样绑定并认证个人身份信息,所以,这些比特币地址并不会和现实世界的个人产生联系。
比特币的交易看似不会泄露隐私,但实际上这只局限于比特币网络。实际上,比特币拥有良好的透明性,所有交易都是透明公开的,并且可以追溯交易记录,查到比特币在几个地址之间的流动信息。如果交易止步于此,那么,比特币是相对安全的。但在现实世界中,必定要把比特币转换为法币,才能真正获得价值,而这一转换过程,无论是在交易所还是 OTC,必然会留下身份信息,和现实世界产生联系,这就导致了警方可以顺藤摸瓜,将“博士”抓获。
著名的隐私币——门罗币则与比特币不同。门罗币的前身是 bytecoin,它的基础是 cryptonote 协议,它的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加密的,没人知道一笔交易的输入与输出分别来自哪个账户,所以这里的资金是不可追踪的。
门罗币的隐蔽地址技术,是其匿名性的关键保障。我们都知道,比特币中一个账户地址只有一对公钥与私钥,而门罗币有两对密钥,可以理解为一对(spend key)用来支付交易,一
对(view key)用来查看交易。
隐蔽地址技术就是利用接收者的 view key 的公钥计算出一个临时的一次性隐身地址,然后将资金发送到这个地址,接着接收者对区块链进行扫描时发现这笔交易就可以利用自己的 view key 取走这部分资金,而网络上的其他人并不知道这笔交易是发送给谁的,只有接收者自己
知道,从而确保了交易的匿名性。
门罗币另一个隐私保护的关键技术就是环形签名。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法国群臣向国王进谏时,为了不让国王追查到是由谁带头签名上书的,于是他们发明出了一种环形签名的方式,所有人的姓名按环形排列,自然的隐藏了签名顺序,从而做到无法追查源头。
2015 年,在这种签名方式的概念基础之上,数学博士 Shen Noether 发表了一篇名为《环形加密交易》的文章,为正在改进技术的门罗币奠定了环形签名算法的基础。环形签名算法与比特币一样也是使用基于哈希值的公钥+私钥模式,不同的是环形签名技术将交易发送方的公钥和另外一个公钥进行混合,然后对信息进行签署,最后再由接收者的私钥解密验证,这样一来外界就无法判断交易发起者的公钥是哪一个,从而使门罗币实现了隐藏交易发送方地址信息的功能,使外部攻击者无法看出地址之间的关联性。
2017 年 9 月,门罗币硬分叉,整合了 RingCT 环形保密交易技术 (RCT),通过密码学原理将门罗币的交易数额进行加密,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交易双方,没有人能够通过区块链追踪查询到他们具体的地址信息和交易金额。在这次的升级成功之后,RCT 地址成为门罗币唯一的地址格式。
隐私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保护隐私也是人们的不懈追求。但每件事都有其正反两面,就像 N 号房事件一样,这里的隐私技术一方面保护了普通大众正常的隐私外,另一方面也让人性的阴暗得以掩藏。
匿名技术应该是用于创造一个更美好、自由的世界,但如何确保它不会为犯罪活动服务,还需要我们从透明与匿名中找到平衡。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