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坑老没商量!保健品诈骗套路大起底
币圈观察  

坑老没商量!保健品诈骗套路大起底

摘要:核心提示:“ 说到保健品,老年观众应该都非常熟悉,种类特别多,价格差别也非常大,质量也良莠不齐。其中有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夸大功效、刻意误导,在不良商
核心提示:“ 说到保健品,老年观众应该都非常熟悉,种类特别多,价格差别也非常大,质量也良莠不齐。其中有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夸大功效、刻意误导,在不良商贩...   “ 说到保健品,老年观众应该都非常熟悉,种类特别多,价格差别也非常大,质量也良莠不齐。其中有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夸大功效、刻意误导,在不良商贩的宣传之下,尤其受到一些老年朋友的追捧。而这些保健品一旦被骗子利用,骗走的往往是老人们辛苦积攒一辈子的血汗钱、养老金。今天的防骗技巧,我们先从利用保健品诈骗的一种惯用手法说起,这种诈骗手法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会销。”  
  骗局一:真金白银大谎话,暴利超过上市公司奉贤公安突击一家会销场所——“长者乐园服务站”,当场收缴现金48万(赃款),这是布局十天左右的营销收入。由于查破及时,只有60多位老人上当,否则金额可能会再翻一倍。   仅按照48万/10天的金额来计算:一年:48(万)*3*12=1728万(元)   这笔收入,不上税,成本极低,看看某些辉煌上市公司,一年的盈利,都不见得能达到这个数吧。“要想身体好,天天吃首脑。要想身体棒,首脑不能忘。”台上主持人声嘶力竭地呐喊,台下上百位老人跟着喊口号,最终还要加一声“耶”。
 
  步骤1:洗脑利用小礼品,健康讲座等噱头,先把老人集中到一个密封场所,然后日复一日地进行洗脑。步骤2:天价保健品比如首脑的保健品,进价128元一盒,卖给老人的却是4800元。利润:4800/128=37.5(倍)此外有还有牛樟芝,天宫一号诸如此类,等等。步骤3:温水煮青蛙主持人自称孤儿,得到好心人收养,现在发了大财,要回馈社会。认999名干爹干妈,当场赠送800元现金红包。然后陪老人做活动,包饺子,抽奖,免费吃保健品,等等。最终,降低老人警惕,以实现最后的目的。步骤4:惯性思维收尾第一天,一些保健品,卖1000元。将信将疑的老人买了,第二天得到1000元退款,保健品白送。收尾第二天,双倍保健品,1500元。隔天再退钱,保健品白送。收尾第三天,一整盒保健品,4800元。算一份,承诺购买后第二天退全款,而且每份额外送上市公司原始股,多买多送。没有以后了。   收完钱,骗子人去楼空,上当的哭天抢地。  
  骗局二:话务员月入6、7万的,钱从哪里来?上海公安突击了北京的一个电信诈骗团伙,团伙内的话务员收入惊人。多的6、7万一个月,还不交税。少的也3、4万,2、3万一个月。这些“高收入”人群,靠什么赚钱?上海某退休干部,痴迷保健品。某一天,电话来了,XXX您好,我们是北京社会保障局的。现在国家有政策,保健品和自费药品可以报销85%—90%。  
  据说10个对保健品感兴趣的老人当中,就有1个会上当。被蒙蔽的老人心动了,有18000元发票要报销。接着,套路开始了。先凑满2万,交2000元。入会交3000元。办理手续1、2、3、4……各3000-5000元不等。突发情况5000元到几万元不等。   虽然要交钱,但是交的钱,都累计到报销的总资产。而且,如果你不再交钱,一分钱也报不了。就这么地,受骗老人10多万交出去了。结果呢,变成了骗子团伙的收入。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们不需要老人去银行,不需要使用银行卡,不需要转账。只是让快递上门送一小盒保健品,然后代收现金。诸如此类的骗局不少,针对的都是老年群体。  
  为什么老人容易上当呢?1、从心理学上看,老年人正处于一个丧失的时期,丧失健康,也丧失经济收入,这样一来,对于免费的小礼缺乏抵抗力;2、许多老人和子女分开住,心理孤独,需要一个热闹的聚集场所,恰好被骗子利用;3、老人善良,容易同情骗子的成长血泪史,从而接纳他们;4、隔天退钱,收据等手段,又让老人产生惯性思维,以为骗子会很诚心。   重阳节快到了,焦焦希望:老人们多提高警惕,子女多关心老人。远离骗局,乐享晚年。正巧,国庆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贴出来大家看看——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示(2018.9.27)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理性选购保健食品,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误导,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别提示如下: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注册或备案的保健功能进行标签标识和宣传表述。我们整理了市场上针对监管部门批准的27类保健功能的虚假宣传表述(详见附表)。凡有这些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超等线下实体店销售,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请消费者都不要购买,同时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2331、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