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即将转向 PoS,ETC 说自己要成为「PoW 版本的以太坊」
Ethereum Classic Cooperative 的执行董事 Bob Summerwill 是以太坊的早期开发者并参与了以太坊企业联盟的建设,他认为以太经典会更聚焦到安全性和鲁棒性,而以太坊 2.0 则是关注在扩展性和性能。
采访 / 撰文:潘致雄
在以太坊开发者大会 Devcon 5 的活动中,Ethereum Classic Labs 的首席执行官 Terry Culver 发表了主旨演讲,着重介绍了以太经典和以太坊对于数据层的合作进展。
其实早在今年 7 月,链闻就报道了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以太坊研究论坛中,探讨了利用以太经典作为以太坊数据层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以太经典的区块确认时间只有很短的 14 秒,而且交易费用也较低。对于尚未升级为 2.0 的以太坊而言,扩展性可能会是一个瓶颈,而 Culver 认为双方通过可扩展数据层的合作,以太坊可以解决扩展性的问题,这时以太经典就像是一个以太坊的同胞链一样有着相同的安全性并提供了基础的技术层,以太经典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为以太坊社区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Culver 还宣布了以太经典与 BloqCloud、Gitcoin 和以太坊基金会的 Swarm、Stateless Clients 这四个项目进行战略合作的细节,并介绍了以太经典的底层虚拟机和编译器技术 LLVM 的进展。
Terry Culver 在 Devcon 的演讲
当然,可能还是有不少人会认为 ETC 和 ETH 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而且在 The DAO 事件导致的硬分叉以来,我们也许很少会听到来自于 ETC 社区和 ETC 开发者的声音,所以很多人对于以太坊生态的认知就是:ETH 才是真正的以太坊,而 ETC 是被分叉出去的那个「邪恶」的区块链项目。不过随着 Devcon 中 ETC Labs 首席执行官公开了 ETH 和 ETC 在项目层面以及数据层面合作的进展,ETC 未来的规划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为了更全面了解 ETC 的过去、未来和与 ETH 之间的定位,链闻在 Devcon 期间采访了 Ethereum Classic Labs 的创始人 James Wo、首席执行官 Terry Culver 和 Ethereum Classic Cooperative 的执行董事 Bob Summerwill。除此之外,Summerwill 还和我们聊了聊 Hyperledger 与以太坊企业联盟之间的关系。
以太经典的生态
简单介绍下这三位,James Wo 还是数字金融集团 DFG 的创始人,旗下的投资基金投资过 Circle、Brave、LedgerX 等明星项目;Terry Culver 同时还兼任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Bob Summerwill 很早之前就是以太坊的开发者,还参与了以太坊企业联盟(EEA)等项目的建设。
太长不看版- 以太坊企业联盟和 Linux 基金会推出的 Hyperledger 项目其实并没有竞争关系,在过去的一到两年中,EEA 和 Hyperledger 逐渐走到了一起,互相成为对方的会员;
- Digital Currency Group 的首席执行官 Barry Silbert 是 ETC 的支持者和「以太经典合作社」的创办者,旗下 Grayscale 的以太经典信托基金管理费是以太经典合作社的主要资金来源;
- 随着以太坊迁移到 PoS 共识,原来的这些矿工很可能就会转移到以太经典网络中,这样又会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性;
- 以太经典除了和以太坊之间是同胞的关系,还与比特币一样使用 PoW 提供安全性(以太坊未来会放弃 PoW),所以,以太经典有一点像是介于比特币和以太坊中间的一个特殊的项目,因为分别都有一部分逻辑与这两个项目类似。
采访内容在不影响原意基础上有所编辑。
链闻:Bob,听说你是非常早期的以太坊开发者,你是何时开始参与到以太坊项目?参与的什么项目?
Bob Summerwill:我最早在 2014 年就见过了 Vitalik,就在我住的温哥华,之后 2015 年我搬到了多伦多,其实以太坊创始人大多都是在多伦多的。之前的 15 年时间我是 EA 的游戏软件工程师,后来既关注到区块链,又关注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所以当时我在尝试的第一个项目是在智能手表上运行以太坊。于是就选择了 C++语言,因为可穿戴设备非常需要考虑性能,后来还扩展到了在树莓派等设备上。所以在上海的 Devcon 2 中,我的演讲的话题就是「把以太坊运行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后来我在 2016 年 2 月到 10 月为以太坊基金会工作,那时主要的工作是开发以太坊的 C++实现。
链闻:你对以太坊企业联盟非常熟悉,那这个项目和 Linux 基金会的 Hyperlegder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Bob Summerwill:差不多在我为以太坊基金会工作的时候,Linux 基金会的超级账本项目 Hyperledger 也逐渐成立了。当时据我的观察,ConsenSys 是支持 Hyperledger 项目的,虽然那时候大家都以为 ConsenSys 算是以太坊生态的。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 ConsenSys 希望 Hyperledger 接入以太坊的客户端。后来由于软件授权的问题,遇到了很多困难。
因为以太坊在当时还不太成熟,处于早期阶段,所以在 IBM 推出的 Hyperledger Fabric 项目时,并未考虑基于以太坊搭建这个平台,当然,其实还有授权和治理层面的问题。当然中间还有过很多的故事,不过最终我选择了加入 ConsenSys 的以太坊企业联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项目,当时是架构负责人之一,而且这个项目可能会比 Hyperlegder 更快,因为 Hyperledger 有更多的项目、代码库和公司参与其中。我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后来很多大公司都加入了这个联盟,比如微软、摩根大通、英特尔等等。
之前大家可能都会以为以太坊就像是比特币那样,是一群极客做出来的项目,但是通过 EEA 以及这么多成员的加入,其实也就告诉大家,EEA 是一个严肃的,企业级的项目。很多人可能会以为 EEA 和 Hyperledger 是竞争关系的两个项目,甚至有点像是微软和 IBM 的代理战争,微软站在了 EEA,IBM 站在了 Hyperledger。虽然很多人都声称自己使用了 Hyperledger,但其实都是使用了 IBM 为 Hyperledger 开发的 Fabric 项目。Hyperledger 旗下其实有很多项目,Fabric 只是其中的一个,一开始由 IBM 开发,但是后来由更多公司维护。
然后在过去的一到两年中,EEA 和 Hyperledger 逐渐走到了一起,互相成为对方的会员(Associate Member)。后来也诞生了由 ConsenSys 和 EEA 孵化的 PegaSys 和由 Hyperledger 推出的 Besu 项目。后来团队新来了一位分布式系统的专家,开发了一款兼容以太坊主网和联盟链的 Java 的客户端,未来也会支持以太经典网络,而且通过这些代码库,Hyperledger 正在增加以太经典的支持。所以现在也能看到由于 ConsenSys 对于 Besu 的支持,所以它也加入了 Hayperledger 作为一个高级成员。
链闻:能简单介绍一下以太经典合作社的成立背景吗?你们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Bob Summerwill:以太经典合作社(Ethereum Classic Cooperative,简称 ECC)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非营利组织,Digital Currency Group 的首席执行官 Barry Silbert 是 ECC 的创办者,因为他是 ETC 非常早期的支持者,还曾经说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持有的加密货币就是 ETC。
所以,ECC 由 DCG 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 Grayscale Investment 资助也就很自然了,该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出售加密货币信托类投资产品,如比特币信托、以太坊信托和以太经典信托,这些产品都是包装为私募投资品的,所以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准入门槛。Grayscale 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这些产品的管理费和手续费,所以 Grayscale 承诺自 ECC 成立起,前三年会将管理费的三分之一资助 ECC 团队的开发、市场、社区活动,因为只有当 ECC 建立更庞大的 ETC 社区之后,ETC 的用户基数和投资者才会增加。
ECC 具体的事务不仅包括为 ETC 社区带来增长,还会为开发者提供资助,或者是举行会议。
链闻:据我了解 ETC 公链的开发是由 ETC Labs 负责的,所以想请问一下 ETC Labs 的实际工作有哪些,包括工作流程,业务,商业模式?以及 ECC 和 ETC Labs 之间有何关系?
James:ETC Labs 有孵化器(Accelerator 和 Studio),和 ETC 的核心开发团队 ETC Core。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从资本方那里引进资金,进行 ETC 的底层开发,并投资于搭建在 ETC 上的项目,获取币或者股权,以获取收益。ECC 为独立非盈利性组织,除了 Grayscale 之外,还接受过来自 ETC Labs、以太坊基金会的资助,致力于发展壮大 ETC 的市场、社区。
链闻:可能有不少业内人士会认为以太坊和以太经典是竞争关系的,你们是怎么看的?但我们更想了解这两个平台是如何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进步的,目前在哪些方面有过合作了?
Terry:但事实上这两个项目并没有任何竞争。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者角度来说,这两个资产当然是有不同特点的。即便如此,这两个项目正在进行很多方面的合作。
比如在基础研究层面的合作,我们试图解决以太坊在扩展性上的核心问题,比如以太经典可以为以太坊区块链提供一个短期的数据层。同时我们也在寻找开发 Stateless Clients 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以太坊基金会扶持的项目。在应用层,我们已经有一些合作已经开始或准备发布了,比如以太坊基金会的储存协议 Swarm。另外,我们也在与部分 DApp 开发者讨论,原来部署在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应用也会考虑同时部署在以太经典网络中。
除了开发者社区之外,我们还要兼顾企业家社区。因为在技术层面的共享之外,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需要尽可能多的智库,为项目贡献更多的想法。
Bob: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事情,特别是当两个协议变得越来越接接近的时候。最近在 ETC 进行的 Atlantis 硬分叉升级,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展示出所有的事情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不用多久我们就可以追上以太坊的进展。其实目前是有这么一种情况的,当一个开发者决定将项目部署在以太经典或者是以太坊上,就好比是在说将项目部署在测试网还是主网,所以这两个平台不同的特性就非常的重要。
比如说转账费用(Gas Fee),在以太经典上就会非常的便宜,而且以太经典网络可能不会像以太坊网络那样拥堵,另外以太经典网络将会在下次升级中加入状态通道。所以在更新之后,或许你可以说,以太经典再也不会拥堵或溢出了,因为可以使用状态通道了。而在以太坊那里,他们还在进行状态通道的研究开发工作,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落地,而现在一个迷恋猫游戏就可能影响以太坊的网络性能。
James:以太坊在将来会完全迁移到一个 PoS 的区块链项目,那 PoW 版本的以太坊会在哪里呢?而这恰巧就是以太经典的目标和未来的计划。当我们有一个非常扎实的技术的基础层,特别是核心的基础设施,再加上中间层,那开发者就可以在这之上创建合适的场景和用户案例。比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有很多借贷类的项目,用户本身就会有借贷加密货币的需求,但是这类需求不需要很高的性能,多等几分钟甚至几小时都不是什么问题。当然了,高频交易这类的需求可能就是另一类场景了,不过除此之外的大多数 DeFi 场景,使用以太经典的这类网络和工具是完全可以满足开发者和用户需求的。
而且所有这一切的安全性都是被 PoW 的矿工所保证的,随着以太坊迁移到 PoS 共识,原来的这些矿工很可能就会转移到以太经典网络中,这样又会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性。
Bob:总结来说的话,以太经典会更聚焦到安全性和鲁棒性,而以太坊 2.0 则是关注在了扩展性和性能,相比于硬通货,更像是一个应用程序的平台。
链闻:除了以太坊之外,还在与哪些区块链项目合作?
James:虽然我们和以太坊的合作看起来很自然,但我们还是与很多其他公链项目在沟通和讨论中,比如 Web3 基金会的波卡 Polkadot 项目,以及 Cosmos、Bitcoin Core 和很多其他项目。我们和 Web3 基金会讨论的是如何建立一个以太经典和波卡的桥接功能,所以我们和不同区块链项目接触和沟通,目的就是为了能找到更多双赢的合作关系。
Bob:而且以太经典和比特币结盟也是非常自然的。当不断有更好的桥接功能被开发出来,你就可以把比特币当做一种货币,而以太经典就可以以此作为这种货币的 DeFi 逻辑层,提供更多金融能力。
James:比特币作为行业第一个应用,用来转账的交易成本还是不低的,而用以太经典作为一种转账通道的话,转账费用就会低很多。另一方面,在比特币网络中是很难创建智能合约的,因为比特币的目标并不是想做一个平台,而仅仅是做好价值储存和价值转移,但以太经典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在其中使用智能合约,就会容易得多。之前有提到以太经典和比特币都是 PoW 共识的区块链项目,所以就都有同样的安全逻辑,通过矿工维护算力保证网络安全。所以以太经典有一点像是介于比特币和以太坊中间的一个特殊的项目,因为分别都有一部分逻辑与这两个项目类似。
Bob:MakerDAO 已经宣布将支持多币种抵押。也许将来可能会加入支持 ETC 的质押,但可能会支持 BTC 吗?随着越来越多的 ERC-20 稳定币都使用了国家背书的货币,加上各种资产和网络之间的组合和桥接,我认为这些事情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但并不是说我们只需要一个硬通货比特币,或者只需要像以太坊那样的编程能力,但明明我们可以结合这两者的优点,组合他们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形成一种「可编程的硬通货」。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