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有幸参与到Wanchain全球副总裁李尼先生与Staking²内容总监露露进行的一次社群AMA直播,了解倒Wanchain这个项目的一些特点。
获悉,Staking²是一个Staking项目信息聚合平台,为用户提供Staking项目生态信息,帮助用户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Wanchain是一个公链项目,它支持用Solidity进行智能合约的开发,支持基于环签名的隐私保护,同时支持去中心化的跨链交易。jWanchain的Storeman节点组结合了安全多方计算、原子互换、门限密钥共享、分布式账户管理等多种密码学技术,实现了完全去中心化的跨链解决方案。开发人员可以便捷地在Wanchain平台上编写智能合约,开发Dapp,发布同质化代币(Fungible Token)或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基于跨链机制,Wanchain将打通不同链上的资产,不论资产是来自公链、私链还是联盟链,并让这些资产在不同链间实现自由流转。
Wanchain的星系共识采用的PoS机制,Staking的意思是质押,是个经济学里的动作,其实质押并不是PoS或者某个PoX特有的。PoW中,作为矿工,购买了矿机进行挖矿获取收益,从经济学上看,这也是Staking,只不过staking了法币,换成矿机而已。在PoS机制中 ,用法币换成这个 项目的Token,也是Staking,都是需要参与者通过一种形式的经济付出,来贡献给一个网络维护安全,从而获得网络支付的激励。
PoW需要大量算力的同时耗费大量的能源。一方面,运行PoW就需要购买昂贵的硬件设施以保证巨大的算力,这些硬件设施又会很快的更新换代而被淘汰,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和开销;另一方面,算力硬件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撑,这些来自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将对全球污染产生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项目都采取PoS来作为共识机制。
那么来看看其它的共识机制都有什么样的特性。我们知道的共识上还有PoA(基于权威);PoC(capacity 存储容量);PoT(time);PoC(Contribution贡献度)等变种的共识,但是始终都没有PoW和PoS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比如一些以权威,贡献度等来做证明的PoX中,这些数值是没法以去中心,公平公开的方式来衡量的。可能现阶段更多依靠项目方自己来单方面做评判,会丧失一定的公平性,带有比较强烈的中心化意味。而PoW还是PoS中的W,work,工作量和S,stake,权益数量,都是可以客观评判,通过机器语言预设的规则来评判的。
PoW优点:非常去中心化;准入门槛低;如果算力够大的话啊,非常安全;缺点:维持算力难,也就是导致网络安全可能因此而低下;耗能;TPS上不去;扩容很难。PoS优点:能耗消耗少,新项目比较容易保证一个质押量而导致网络比较安全;质押代币获得奖励让普通用户更加乐于参与;TPS高,扩容容易。缺点:中心化程度高于PoW,也就是不那么原教旨主义的完全去中心化;如果质押数量不够容易导致网络不安全;在有增发经济激励的PoS中,过度增发的token容易在行情下跌情况下引发‘下降死亡螺旋’的 恐慌抛售情况。再看看另外一个算是PoS的变形,Tendermint。Tendermint+BFT优点:不用选举,每轮出块就根据质押代币数量的排名,比如cosmos的前100验证人出块;效率比较高;加上拜占庭容错后finality最终性很好,几乎是立即形成最终性,不像BTC要等待6个块后才能基本确认最终性。缺点:更加适合联盟链和私链系统;如果用在公链中比较容易形成中心化(只要代币数量少一个节点基本没有可能获得出块的权利);另外拜占庭容错要求全网2/3节点签名才能达到大的最终性;如果没有达到2/3,理论上网络就没法继续往下进行,实操时候就会造成大问题(除非项目方能够控制超过2/3节点或者有把握2/3节点一定会工作)。
在PoS生态中,我们更多的听到的是DPoS,这和PoS有区别吗?区别在于哪里?其实PoS和DPoS有着非常大的区别。DPoS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多台超级计算机作为网管,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决定网络的升级等重大事宜。就类似美国的代议政治制度,普通人的意愿只能通过‘代表’来完成;但是TPS可以提的很高。PoS出块人是不确定的,是根据几个不同的指标确定候选节点被选中出块的概率的。
在您之前提到的共识机制中,用户参与维护链的方式不一样,获取奖励也不甚一样,这些奖励是从何而来呢?比如比特币,上限就是2100万枚,永远没法增发(除非用完后分叉成一个别的链)。DPoS和很多其他PoS的机制,奖励来自于‘增发’,也就是和我们经济中一样俗称‘印钞票’,也称之为‘通货膨胀’。所以项目现在给的奖励无非就两种:有增发的,和无增发的。Wanchain采用的就是无增发的模式。
那么在星系共识中,激励机制的设计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么设计?Wanchain总共发行了二亿一千万个WAN,其中白皮书就规定好了有10%是用于PoS的奖励的,也就是2100万个WAN。不同于市面上绝大多数PoS或类PoS项目,Wanchain没有增发机制,也就是没有通胀。因为通胀项目的年收益和非通胀项目的年收益是不好拿来直接比较的。其次,Wanchain的PoS奖励发放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首年的总奖励是250万个WAN,此后每年递减12%。预估收益:假设某个验证节点质押了10万个WAN,而区块链网络中总质押量是1000万个WAN,那么年化收益就是25%。假设假设某个验证节点质押了10万个WAN,而区块链网络中总质押量是2000万个WAN,那么年化收益就是12.5%。总质押量多了,一定会带来币本位收益的下降,但总质押量多了,就意味着总锁仓量多了,从某种角度来讲,会拉动币价对法币的价格。上述收益率计算只考虑了最重要的影响因子(验证节点质押量和所有验证节点质押总量),实际单个节点的收益率还需要考虑受托质押量、委托费收益、云租赁成本、锁定时长、在线活性、加密货币兑法币汇率变化等诸多因子。不增发,收益率币本位;质押的少,给的币多,质押的多,币给的少,但是他们需要去买币质押,对法币价格就会升高。
作为普通的WAN持有者,可以通过支持WAN币质押的钱包进行质押操作,参与到星际共识中来。
据说每届AMA都有现场提问,回答正确的可以获得奖励。现场观众还问到Wanchain与Polkadot、Cosmos的区别,用户应该投票给节点还是自建节点等尖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