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号 > 比特币12年价格走势图|从传统金融清结算谈起,探讨加密货币机构业务清算必要性与复杂性
大门  

比特币12年价格走势图|从传统金融清结算谈起,探讨加密货币机构业务清算必要性与复杂性

摘要:扮演清算角色的机构应更聚焦于业务核心本身,而非系统。撰文:大门,1Token 与 BitLink 创始人兼 CEO近期以比特币为首的多种加密货币大幅升值,让加密

扮演清算角色的机构应更聚焦于业务核心本身,而非系统。

撰文:大门,1Token 与 BitLink 创始人兼 CEO

近期以比特币为首的多种加密货币大幅升值,让加密货币相关行业又一次吸引众多目光,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开始进场布局。今天笔者想聊一聊这些机构业务涉及到的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清算。

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人而言,清结算并不陌生,但为了让很多并非出身于金融背景的朋友有个概念,举个通俗简单的例子,A 和 B 之间互相发生了若干笔交易,A 今天向 B 买入了某商品,明天又卖给了 B 另外的商品,在若干笔交易发生之后,那么 A 和 B 就会进入清结算环节。清算(Clearing)是指把两个人的多笔交易一起算清楚,最后是 A 该向 B 支付钱,还是 B 该向 A 支付钱,要支付多少钱都能算的很清楚;结算(Settlement)则是实际资金的转移,当资金划转完毕后,那么清结算也就结束了,并理清了 A 和 B 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清结算的目的是把双方或多方(实际情况更多是多方参与者)的债权债务都进行清偿和收付。清算和结算两个词的专业含义非常接近,一般来说清算是为了结算做准备的,结算通常是在清算结束后进行资金和金融资产转移的过程。

「清算」一词被广泛用于多个维度的情景之下,例如企业、银行、证券、衍生品等。但在不同领域的清算业务有着显著差异,支持清算的各类系统区别也很大,涉及的参与方也是不同的(包括买方、卖方、托管行等等)。就上面提及的几个维度场景而言,银行围绕支付指令清算,证券围绕轧差交收清算,衍生品则是围绕头寸交割清算。以衍生品清算举例,整个清算环节包括:接收与确认交易信息、评估对手方风险、计算保证金、管理担保品、管理待结算的资金和所有者(或债权人)权益、及其他可能影响风险管理和结算安排的事件处理等。

传统金融市场青睐于中央对手方清算模式

传统金融市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各类业务都很成熟化了,清算在各条业务线(例如 FOF 基金业务,证券 PB 业务,卖方 OTC 交易业务等)以及各类角色中(如买方、卖方、托管行等)都存在,但考虑到篇幅原因,笔者选取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场外衍生品」清算做一个概述。

在最早期的 OTC 市场,采用的是非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清算只发生在交易双方之间。非标模式自然效率低下,无论是交易双方的任何一方,都需要为清算投入高额成本。而双边清算始终存在着巨大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当有多个对手方时,所产生的信用风险会导致整个场外衍生品市场非常脆弱,一个参与者的违约甚至就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后来在 20 世纪末,由于当时爆发的场外信用风险危机催生了「以做市商为核心的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合约的标准化不但提高了市场效率,而且降低了信用风险。做市商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易风险完全由交易双方承担的状况,成为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的重要推动力。绝大部分交易者只需要将做市商作为对手方,而做市商再去市场对冲自己的风险敞口,交易者将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了做市商。跟最早的非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相比,整个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如果做市商自身出现违约或者很大风险,也会给市场带来毁灭性打击。

所以,2001 年安然公司破产事件给场外衍生品市场敲了警钟。在 2002 年 ICE 交易所首次尝试了一种新的清算模式,而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那便是中央对手方(Central Counterparty,后面简写为 CCP)清算模式。该模式的本质是由清算所作为对手方为场外交易提供统一的场内清算,但是合约本身仍然是在场外交易。清算所作为以市场交易者的法定对手方身份介入清算,来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CCP 本身并没有提供报价,仅仅提供清结算服务。这一模式改变了整个金融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轨迹。

加密货币市场中的机构业务也离不开清算

在文章《一文读懂加密货币机构市场架构与资产类型》中有提到,币圈有各类不同业务的机构角色,和各类不同种类的资产。实际上,这些机构在不同业务中涉及到的各种资产时,是离不开清算的。比如:

对于交易所,自身作为一个流动性的池子,最重的模块除了撮合便是清算了。无论是 Taker 从交易所拿流动性,还是 Maker 向交易所注入流动性,最后的清算环节都是由交易所自身完成的。在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所,其实考虑到分工,一般会把清算业务单独独立出来交给专业的清算所来处理,在币圈相当于交易所同时承担了这两部分角色。

对于 FoF 基金,例如币信这样的机构,也可以引申为各类买方角色,他们在投资各类基金和团队时,无论是事后的业绩计提,还是事中的风险计算,实际上都是清算的事情,只不过对延时和准确的要求略有不同。在业绩计提中,清算系统要帮助买方和客户计算清楚各类权利义务;在事中风控里,清算系统要及时计算出例如保证金变化、净值变化等,这样才能及时进行下一步决策。

对于卖方机构,他们向各类客户销售或提供金融产品(比如说借贷产品)的时候,无论是产品事中的风险管理,还是产品最后到期的清结算,也都离不开清算系统。卖方提供了借贷,在借贷存续期中,卖方需要时刻关注像质押率、利息等这些问题,借贷结束,卖方也要把双方之间该偿付和交收的资金与资产进行转移。

而对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机构,清算则更为重要了。因为一般场外交易的头寸都会很大,如果两个机构都担心对方的信用风险,那就没人可以承担清算的事情了。目前币圈有一家机构叫 Paradigm,就起到了两个很大的作用:一个是为场外交易机构找对手方,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在提供 OTC 流动性;另一个作用就是解决了清算这个大问题,Paradigm 统一将交易双方的头寸都置入交易所(目前是 Deribit 和 bit.com),进行撮合和交割,同时由交易所来辅助进行清算的工作,这就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这其实就很接近于传统市场的中央对手方清算模式了。

还有像托管行、钱包等机构,如果涉及到交易,理财等场景,同样都会涉及到清算模块。

清算系统涉及资产、产品类别和参与方庞杂,稳定性和准确性要求高

在我们知道目前币圈各条业务线、各种角色和场景都离不开清算之后,自然而然也就知道清算系统也相应具备一些特点:

首先就是,涉及到的资产类别很多。在币圈,如果从广义的「资产」来说,有各类主流币 & 非主流币、借贷、基金、衍生品、矿机Defi 资产等。每一类资产涉及到的清算,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内容。

其次,即便是单一类别的资产,复杂的产品也会产生复杂的清算流程。以 FOF 基金为例,基金资金的优先劣后分层结构、基金申赎的规则、最后的提成方式等,都会将清算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然后,清算涉及到的参与方多,包括交易所、OTC 对手方和 OTC 平台等提供标的流动性,资金方提供资金的流动性,钱包、交易所理财平台和矿池等第三方平台提供销售,托管行提供资金保障,以及终端的客户,这都是业务会涉及到的参与方,自然也是清算系统需要支持的。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例子,Paradigm 为两个机构提供 OTC 的流动性,将流动性注入到了 Deribit 交易所内,同时他们把清算交给 Deribit 来进行,而这个清算就涉及到了四个角色:交易双方的机构,Paradigm,以及 Deribit 交易所自身。如果再加上其他现货流动性提供方(Derbit 没有现货),以及终端客户,至少有六方参与其中,这都需要清算系统划分清楚各自权益和义务。

最后,清算系统对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要求高。例如对场外衍生品机构来说,他们在管理自身的大量头寸时,实际上清算系统也在实时计算风险值、保证金等各个参数以供机构进行决策和操作,那在这种时候,清算系统的稳定性就需要有较高的要求了。而在最后头寸平仓交割时,清算系统要将机构的权益计算清楚,那么自然会对准确性也有比较高的标准了。

扮演清算角色的机构应更聚焦于业务核心本身,而非系统

当前在币圈扮演清结算角色的机构,基本都是提供业务核心的一方,比如基金的运营方,各类金融产品的卖方 / 服务方。当然随着未来市场越来越合规,会有托管机构 / 清算机构来分担一部分的清结算职责。但无论是提供业务核心的一方,还是托管行 / 清算所,在清算角度做的事情十分相似,就合并讨论了。

有了上文对清算系统的特点认知后,很多机构朋友应该就能意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点导致清算系统的复杂程度非常高,那么到底需要不需要自己来研发呢?

笔者认为如果市场已经有很成熟的系统供应商,采购成熟方案优于全部自研。

首先,机构应该专注于最关键的部分,而最关键的不是系统。

从业务属性上说,基本只有类似做高频量化基金(追求 Alpha)的机构,才有必要自建系统。因为他们获得收益的核心逻辑,就是要能够最快的抢到市场机会,为此他们甚至会把策略写在芯片上。

但大部分的机构,业务本质是追求较优的 Beta:

基金(类似 Grayscle 等)

通过合规,信誉,风控能力(确保币的存储安全),销售能力(找到对 BTC 感兴趣的大机构),来获得业务的长期 & 稳健增长。

卖方(结构化产品,借贷等金融服务商等)

如 FBG,Matrixport,币信,以及一些矿池,都有提供类似的金融服务。这些机构是通过信誉,销售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对客户的金融需求的深刻理解),风控能力(资金安全 + 对头寸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来获得业务的长期 & 稳健增长。

追求 beta 的公司,系统再好,没有销售,信誉,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业务发展不会好。系统虽然不决定业务发展上限,但必不可少。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实时性、适用性等也都非常重要,否则在机构达到一定规模体量后,业务无法有效开展。

其次,独立的系统供应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优于机构自研。因为系统供应商会服务大量负责清算的机构,所以,在广度上会覆盖各类资产、流程和参与方;在深度上有大量客户反馈,自然在稳定性和准确性方面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再者,考虑到时间成本,产品、开发和测试等团队管理成本,及直接的研发费用成本,成熟方案肯定优于自研。

1Token 可为机构节省精力和成本

1Token CAM 系统,为全球币圈的中大金融机构,提供前中后台的软件系统支持。

目前国内领域的头部金融机构,比如币信的 FOF 基金,Matrixport 的 FOF 基金,FBGOne 的卖方业务,BitLink 的量化交易系统,都是 CAM 系统的客户。清算模块,都包含在这些产品线内。

CAM 系统有三个覆盖:

  • 覆盖各大模块,包括交易、清算、风控、报价、转账 / 钱包、权限模块等
  • 覆盖币圈各个大类资产,包括基金、(结构化)衍生品、借贷 / 配资、Defi 资产、算力 / 矿机等;
  • 覆盖各类机构,包括币圈买方、卖方及托管行。具体业务线如 FOF/MOM、PB、结构化产品卖方、借贷平台、矿池、机构矿工、手动 / 量化基金、OTC 流动性提供商等。

从广度上说 :

  • 1Token 团队在传统市场有借贷,配资,衍生品等系统的开发经验,在币圈有量化基金,机构券商,机构矿工等系统经验。
  • 1Token 核心团队此前任职的公司 Scivantage(已被 refinitiv 收购) 是美国传统市场知名的金融系统提供商,服务包括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vanguard,Scottrade 等服务传统市场知名卖方机构。
  • 通过近 10 年积累,1Token 系统模块覆盖了各类资产的前中后台各个模块,同时能快速支持需求定制化。

从深度上说 :

  • 各个模块中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最高的,是风控 / 清算和交易执行系统。1Token 的自用券商系统和量化基金系统,连续 3 年承载了每日平均成交量 10 亿 RMB+,最高峰值达到 50 亿 RMB+,充分说明了系统的健壮性。
  • 考虑到 1Token CAM 的客户基本都是中大型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非常关心,所以系统支持本地化部署,保护数据的隐私性。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msy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