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VOICE商业:对话InVault创始人Kenneth: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区块链进化的前提
转载  

VOICE商业:对话InVault创始人Kenneth: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区块链进化的前提

摘要:作者:CoinVoice KennethXU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InVault创始人;历任顶级律所KingWood Mallesons银行金融律师;Dianrong、Magic Fintech核心业务负责人。 经历过泡沫阶段以后,区块链行业开始回归理性。现在这个市场行情下坚守的,大部分都是想要认真做事的

作者:CoinVoice

 Kenneth XU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InVault创始人;历任顶级律所King&Wood Mallesons银行金融律师;Dianrong、Magic Fintech核心业务负责人。

经历过泡沫阶段以后,区块链行业开始回归理性。现在这个市场行情下坚守的,大部分都是想要认真做事的。但是最初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团队和项目的成功与否,公链、钱包、交易所、DAPP……各个方向都早已有人在布局并努力向前冲,那么到底哪个才是潜力无限的未来赛道?

本期CoinVoice—VOICE商业直播,我们请到了InVault创始人Kenneth XU,不同于普通的创业者,出身金融律师的他既有着金融领域的专业性,又有对法律监管的敏感与严谨。除了InVault项目本身,我们还探讨了区块链行业的合规性可能与方向。

以下为对话节选,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CoinVoice:从银行金融律师到All in区块链,想请您谈谈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再到区块链的风云变幻。

Kenneth:好的,非常感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最早在金杜做律师,从事的业务有一半都是跟金融科技相关的,主要服务的也是蚂蚁金服、银联国际等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当时已经参与到了金融科技行业里面。

2014年我觉得金融加互联网这个行业内蕴藏着巨大机会,所以离开了中国顶级的律所去金融科技行业创业。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7年底经历了整个互联网金融从零发展到高峰再到顶峰,直到现在又回归到了理性的状态,可以说经历了中国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的兴衰。

关于区块链,我们最初创业寻找方向时有几个选择:交易所、C端钱包、基础设施等。后来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有一个赛道一直都没有人做或者说没有人做的特别好,就是区块链加企业服务。因为当时我们作为公司在买币时发现,市面上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让我们放自己的币。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做一个针对企业的钱包。

所以整个的经历就是从大型律所做金融科技相关的咨询业务、到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核心业务负责人再到区块链创业。经历了整个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总结起来就是,无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还是区块链金融,本质上都是金融。

CoinVoice:相较于“野蛮生长”的区块链,传统金融人会更加理性或保守,是什么机缘让您All in区块链产业?

Kenneth:从传统金融人的一个角度来看,2017到2018是非常疯狂的一年,但是历史上这种疯狂上演过无数次,而且这种情况在比特币自己的十年历史中也出现过好几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非理性的状态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我们在寻找创业方向的时候呢,一定要选择面向未来的赛道。

当时在我们看来,未来赛道的最大机会就是面向机构和投资人进场的基础设施服务。因为整个市场最高到过八千亿美金,虽然现在行情下跌也有一两千亿美金。这个体量相比于黄金、股票、房地产等都是非常小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回到顶点甚至更高,一定需要机构大资金的进场。但是大资金的进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底去哪里买币;第二就是买完之后放在哪里。

我们正是看到了机构持有虚拟资产的痛点:如果你用自有资金去购买有没有机构可以用的钱包?有没有类似于企业银行、网银等服务提供给企业?当时其实是没有的。在InVault出现之前,这种类似的服务都不是特别的完善。

第二就是当你去募集别人的资金去做投资的时候,有没有合格的托管措施?在传统金融世界里,只要你募集资金就需要强制引入第三方的托管。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非常多的基础设施需要去完善。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赛道作为创业的方向。

但是相比传统的股票、债券、期货以及黄金石油大宗商品等资产,比特币、以太坊加密货币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资产类别、波动性、估值的合理性、市场的割裂性都是加剧市场风险重要因素。在这样一个高风险市场,如果没有合规的措施和监管、没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去规范,你会发现它永远做不大,永远都是比较草莽的原始做法。只要想做大做好,合规是唯一的道路,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想去努力改变的。

CoinVoice:加密货币曾在“监管无人区”里野蛮狂奔,经历了疯狂的泡沫膨胀后,如今正在回归理性,为何选择在熊市带着企业级虚拟数字资产托管产品InVault进场?

Kenneth:现在市场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来自市场的反馈也表明这轮熊市可能会比想象中更长久。但是其实熊市也是做事情最好的时机,因为大家都回归理性了,不再头脑发热想着暴富。很多人开始坐下来学习,思考市场的方向以及自己的路要往哪里走。

巴菲特有一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现在说来非常应景。在比特币两万点时所有人都在很贪婪地往前炒,但是机构投资者很恐惧,因为很清楚这种市场情况是不会持续的;但反观现在的市场,它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但是上涨空间是非常可观的。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就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密集建仓,通过OTC大量买入,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InVault主要做两件事,第一就是去中心化的一个企业钱包。用户自己持有私钥,我们帮助这个企业用户去构造属于自己的多重签名、地址,进行对外转账时模仿企业银行的体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一些Family Office、Token Fund、项目方,甚至包括交易所。只要你是一个非个人的机构,都可以通过我们的产品来定制自己钱包的多重签名,达到多人共管账户的目的。

另外一款产品就是托管。我们的托管不是传统意义上像银行一样的托管,是在基于多重签名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共管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有多把私钥的情况下,托管人持有其中一把,可以决定交易的执行与否。在私钥签署的过程当中还会增加一些风险控制的措施,包括对交易频次、交易时间、交易授权人的KYC、交易地址识别等等,最大程度去降低机构对外转币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风险。

在现在这个大多数人恐惧的市场中,已经有人在做贪婪的事了:在熊市中慢慢收集筹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放起来。我们的企业钱包产品就是为这样的场景存在的,让大家能够在较低或合理价位的情况下入场,去配置一个全新的资产类别。这就是我们在熊市当中去做这款产品的初衷。

CoinVoice:虚拟资产管理和传统金融世界里的资产管理有很大区别,企业级虚拟资产管理门槛高,InVault在此背景下选择与Quanta Lab携手打造企业级虚拟资产管理新模式,请问InVault是如何做的?

Kenneth:企业级虚拟资产管理门槛确实很高,因为在传统的金融世界里,很多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虚拟资产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虚拟资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就是每个人掌握自己的资产。在这样的一个属性下实现跟传统金融世界的配合,难度是很高的。

企业级的虚拟资产管理有几个核心的需求点,我们针对不同的需求点去设计了不同的产品。首先有些企业用户想要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币,不希望放在银行或者交易所,这就是我们钱包的使用场景。

第二种场景就是刚刚提到的托管。这个适用于Token Fund,不管一级还是二级市场的。Token Fund如果是通过合格投资人募集来的虚拟资产,那么理论上应该使用第三方托管的方式来管理资产,需要跟自有的虚拟资产做隔离,不能混同去做资产管理。那这一点的话就需要。这个场景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加入进来,主要是针对一级市场基金。

而Quanta Lab是针对二级市场基金。Quanta Lab是我们InVault合作的一个Token Fund,合作的方式是衍生出来一个新的产品线,就是把托管延伸到交易所。因为各大交易所都会有专门的机构账户,开户之后,我们可以用一些类似于母子账户的体系去管理自己的账户。我们会把子账户给到相应的交易团队去做交易,这样就达到了托管的作用,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把币转到自己的钱包导致虚拟资产的混同。

对我们来说,从投资人入金到虚拟资产的自由清结算,再到交易所的交易账户,整个是一个闭环,从而达到第三方托管的目的,这就是符合二级市场基金的做法。我们现在跟Quanta Lab定制的就是带托管功能的资产管理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金融世界里,针对二级市场基金或者Token Fund管理人非常通用的资产托管措施引入到了币圈,进而把币圈从一个草莽市场变成合规的金融市场。

CoinVoice:区块链资产的安全,关键在于私钥的安全;个人钱包的私钥掌握在个人手里,对于企业用户的钱包,私钥该怎么管理?

Kenneth: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私钥管理是整个区块链讨论最多的话题,有一些基础的人能够理解,但绝大多数人其实是听不懂私钥的管理过程的。我们做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帮助大家去理解这个关系:私钥是开锁的钥匙,公钥是锁孔或者柜子,公司是拿钥匙打开柜子取钱的过程。

个人钱包可以这个形象地理解为,你手上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一个柜子,里面有你所有的币。为了防止钥匙丢失去做了一个钥匙的模型,一旦钥匙丢了还可以通过模型来恢复。钥匙就是私钥,模型就是助记词。

这是个人钱包的一个逻辑。关于企业钱包的管理问题,市场上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叫做单私钥分片,就是把钥匙拆成好几片,要用的时候再把它们合并起来去开锁。

市场上这种分片的技术非常多,也是比较成熟的一个算法。但是这个机制有比较大的一个硬伤,就是私钥本身在签名时一定会完整出现在某个地方,这就是出现风险容易受到攻击的点。

第二种就是InVault正在使用的方案。我们叫做多私钥的多重签名,还是用上面的比喻,相当于我们把柜子放了好几个锁孔,具体数量可以定制,同时给这个柜子配多把钥匙。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会出现刚刚说的单私钥分片的那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收集的其实不是私钥也不是助记词,是私钥签完名之后的签名报文。我们把这些签名报文拼接成区块链够认可的形式,然后再发到链上去。通过这种方式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私钥本身不会在任何地方暴露,同时又可以通过多把钥匙把锁打开,相对单词会更安全。

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存在问题。第一点在于它的拓展性有限,因为并不是每一条公链都能够支持这种机制。比特币跟以太坊都可以支持,但是有些非主流的公链可能就没办法支持。

第二,管理多把私钥意味着要管理多份助记词,压力也会提高。

总结一下就是,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我们参考了企业银行网银的逻辑,通过一些区块链上的机制,通过设置脚本的语言和智能合约去提高企业管理虚拟资产的安全性。

CoinVoice:在以前采访中,您谈到在金融科技领域,有技术出身的、互联网运营出身、金融出身的人牵头做项目,为什么最终存活下来的,大概率都是做金融的人牵头的项目?

Kenneth:这个现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金融业务,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加等等,不管怎么去变种,最终其实做的都是金融业务。只要是金融业务就会有独特的金融逻辑,最重要的就是信用杠杆风险管理。

但是金融本身有很高的从业门槛。传统金融世界每一个细分新行业都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考试,再加上金融本身复杂的特征以及金融学、投资学、货币学等各种知识,对于从业者要求非常高。

区块链行业本身跟金融贴得很近,尤其是ICO,本质上就是一个融资的行为,专业的金融人士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并没有特别高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做的比较长远的项目都是金融人牵头。

因为这些人第一职业操守比较好;第二,他们对于风险比较敬畏,知道怎么样去管理风险;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对于监管本身是敬畏的。

CoinVoice:很多人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做传销,没有专业的去中心化技术和应用场景,全球的区块链监管也不太健全,庄家、投机者、骗子很多,您认为区块链行业应该如何更好的“进化”?InVault如何为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发展添砖加瓦?

Kenneth:这个问题比较宏观,有点难以回答。一个可以确定的答案是,区块链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场景。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上最火的四种链,比特币火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拿来洗钱或者避税,大家想隐藏财富;以太坊是因为有融资的需求;而EOS呢,目前大多数Dapp都是赌博;另外第四种就是匿名链,完全匿名的区块链资产,有隐藏身份的作用。

我们会发现这几个其实都是跟正规的金融、资产管理不沾边,基本都是非法集资、洗钱、赌博、隐藏身份等不太阳光的词。如果说整个区块链金融行业都是围绕着这些人性的阴暗面,是非常难走长远的。行业想要做大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找到一些阳光的场景,比如最近比较火的稳定币、STO等,都是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向。

关于如何进化,我觉得进化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好的基础设施。因为整个市场之中,如果修桥铺路的人不赚钱,那就没有人会去修桥铺路;如果没有人修桥铺路,在上面开的车就不会多、不会好;那这个市场就不可能做大。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先要把基础设施做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监管的基础设施、区块链资产安全的基础设施、钱包、托管、交易场所的合规以及数据和分析的提供方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区块链才有进化的可能性,否则很难实现。

InVault承担的职责是帮助机构进场,或者说是帮助机构管好自己的资产。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去试图去做的其实就是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在熊市中生存下来并且专注地把这一块做好。

CoinVoice问题8:随着经济寒冬,区块链也进入熊市,让从业者感到冰冷;可也有人说熊市正是专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好机会,解决区块链最大的落地问题,您认为区块链在哪些领域更容易落地?

Kenneth:就我自己来说,我肯定是非常希望能够在金融行业看到更多的创新。其实区块链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如果把传统金融世界里的产业全部都往区块链搬,这难度会非常大。现在来看金融有几个点可以跟区块链结合,首先是支付,即全球网络结算的支付体系。大家知道比特币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点对点支付的问题,所以基于稳定币的跨链支付肯定可以大幅提高效率。第二是融资,无论是ICO还是STO其实都是融资本身,它们能够带来融资效率的提升和融资成本的下降,进而能够帮助想要真正做事的初创公司快速融到资金,这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除了这两点,在其它地方很难说能够有大规模使用的场景,需要市场去做的探索还有很多。整个区块链世界要真正发展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其中一个就是实体世界的互联网化或者说是实体产业数据化的形成,这个是区块链的一个大前提。

现在有一些非常火的行业概念,包括工业上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这些需要把原子世界里的数据通过智能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数据收集,把底层的资产能够先同步到互联网,或者说先让数据可结构化,下一步才能谈上链和流转。因为资产都还没有生成,怎么能流转呢?所以我觉得现在谈应用场景还是有点早,需要先“上网”再“上链”。

CoinVoice:面临经济寒冬,很多区块链项目开始裁员、降薪,您觉得区块链创业者应如何度过这波熊市?区块链产业经济过熊市和牛市,伴随着政策的监管,区块链行业也在逐步走向正轨,您如何看待未来区块链产业发展?

Kenneth:首先,熊市之中利润下降,裁员降薪都很正常。建议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争取得到资本的支持,这是开源。第二就是严格控制成本来节流。

因为创业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会失败的,之前的币圈有人觉得随便写个白皮书就能融到很多钱,就说创业成功,这种美好幻想本身就是不符合正常的金融逻辑的。而且熊市对从业人员的基础素质、对资本的支持力度、对业务更新迭代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有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在牛市当中成长起来的都是熊孩子,但是在熊市当中成长起来的都是牛人。所以说,如果大家能够度过这一波熊市,活下来的一定都是最牛的团队。

关于区块链的监管,毋庸置疑这件事肯定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虚拟资产如果归类成一种金融资产类别的话,那传统金融世界里面所有的监管措施都是需要加进来的。监管一旦明确,非常有利于正规军进入市场,有助于市场规范发展。但是原来那些粗暴的做法就不会有了,财富效应就会下降,进而导致无法吸引更多的人进来。这算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而言一定是有利于市场发展的。

因为我自己是金融律师出身,所以对于监管的敏感度非常高。之前也针对香港地区今年11月1号发布的关于虚拟资产基金和交易所的监管规定写了几篇解读,大家有兴趣可以到我们InVault的微信公众号去看。目前来看,美国、新加坡、香港这几个地区的监管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从个人建议的角度呢,从业人员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拥抱监管可以说是唯一的路。从无数次的历史经验上面来看,在监管框架下赚的钱是比较安稳的,如果想游离在监管之外去赚钱,那生存空间会非常狭小,而且风险会非常大。

CoinVoice:您刚刚提到您做了一系列关于香港地区监管政策的解读,能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Kenneth:香港监管政策的出台其实是超乎我的预料的,我相信行业里面很多人都被震惊到。因为没有想到香港会这么快出这么详细的政策,它本身其实还有非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还需要行业里的一些意见领袖和机构去跟SFC沟通。但是不管怎么样,香港政策的出台对于整个华人区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政策抓住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一个是Token Fund,另一个是交易场所,通过对基金和交易所的管理,也给一些衍生服务增加了生存空间,比如托管。

所以如果是合规的基金、托管人和交易所的从业人员,我的建议还是要去拥抱香港的监管措施。因为香港首先距离大陆比较紧,第二语言环境也比较友好,迁移的成本不会很高。第三,从各种方面来说,中国大陆跟香港之间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存在。另外从法律体系上来说,香港引用英国的法律体系,成熟度和对金融行业的友好度都是非常有利的。从监管上面来看,SFC的监管逻辑和水平完全不亚于SEC。

至于具体的方法论,首先如果是合规的基金,我的建议是可以去尝试香港的金融牌照。SFC体系下有十二块金融牌照,核心的是一号牌跟九号牌。申请的成本差不多是大几百万,购买可能是一千多万,大的基金可以考虑一下,小的基金可能就会比较难。

第二就是交易所。现在关于交易所香港有沙盒监管的机制,目前我从SFC得到的反馈是,想进去的人很多,但是SFC自己其实也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对交易所态度比较暧昧但是你不去主动拥抱就更没有机会,所以说还是要去积极的去跟监管沟通。

其他的从业人员就需要看情况。比如说原来做ICO服务方的可能在香港市场就会比较难;如果像InVault这样做虚拟资产托管的,因为本来就是海外的离岸架构,所以我们去那边展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这个行业内的其它机构,就需要去考察来找到合适的定位。我觉得可以去做一些帮助中国企业出海或者入港的业务,这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机会。

CoinVoice:听说InVault拿到了香港信托牌照,未来是计划在香港进行展业吗?InVault是如何布局未来的?

Kenneth:其实我们本来就在香港地区一直展业,那我的VP也是香港身份,我们在香港地区一直是有声音和活动的。现在持牌了之后,我们会在SFC的监管框架下,把业务的重点更加放在香港。香港本身就是一个金融中心,全球的资本都会在这里聚集,所以我们立足于香港去辐射亚太地区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我们未来的核心也是立足于香港去服务全球。当然,大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阵地,我们的研发资源也都是在大陆,业务源端是在香港。

对于未来的布局还是跟我们InVault整体的定位是相关的。我们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解决机构客户进场和持有虚拟资产的问题而存在的,所以我们所有的产品设计和展业路径都会朝着完善基础设施这个方向去做。争取能够在行业中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在企业钱包和资产托管这个赛道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这是InVault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非常重要的目标。

如果大陆地区的从业人员想要去香港发展,我们也非常欢迎各种类型的合作。我们本身就是做B端业务,所以如果有任何的合作方案或者对我们感兴趣,可以随时和我或者我的业务团队进行联系,我们一起在熊市之中报团取暖。

CoinVoice:谢谢许总!


Tags: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msy2134。